中心动态

全国政协委员、中心主任檀润华教授参加2017年全国两会

35日,《河北日报》报道檀润华教授访谈,原文如下:

主持人:记者高原雪
 
  嘉宾:
 
  胡万宁: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唐山市政协副主席
 
  檀润华: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省委副主委、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卢庆国: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如何让创客迸发出的力量为河北经济发展添柴加火?怎样才能打造能留得住创客的城市?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对此十分关注。
 
  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新闻背景:去年,我省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22项,行政审批局试点扩大到33个县。省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102.4万户、增长38.6%,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以上。
 
  两会现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质是通过政府自我革命,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公正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创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放手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代表委员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打造专业高效服务体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不断做强做优后台服务器
 
  胡万宁委员建议,打破玻璃门,彻底解决政策落实的中梗阻问题。学习借鉴浙江省改革举措,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即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一张网,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要提高政策精准度,明确政策目标,多些定量描述与刚性要求,少些定性描述和原则要求,力求政策一出就能用、一用就见效。胡万宁委员建议,建立完善重大政策落实的督查通报制度和跟踪问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按照既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政策,由省委、省政府两办牵头组织专项督查,对落实不力者进行责任追究。积极开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引入市场主体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政策执行效果。
 
  解决融资难题,让更多创客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闻背景:依托银政平台”“银税平台”“银科平台”“园区平台等四个平台,我省积极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截至去年年末,我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226.67亿元,较年初增加736.22亿元。
 
  两会现场:融资难,捆住了很多创客放手发展的手脚。代表委员们认为,要避免好的创业项目困在资金上,创新企业死在黎明前,就要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让更多创客撸起袖子加油干
 
  破解融资难,必须尽快补齐直接融资的短板。卢庆国代表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股权、债券和私募等直接融资发展滞后,直接融资的短板成为重要的掣肘因素。我省应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创业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股权市场,不断拓宽创业融资渠道,以众筹支持众创,以众创促进众筹,破解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大力推动以民间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代表的创投发展,努力壮大活跃的天使投资人队伍。卢庆国代表建议,我省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发展天使投资,化解创新活动种子期、初创期投资严重不足和社会资本相对宽裕的矛盾,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新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既要有专门面向初创期创新型企业的,也要有投资门槛更低、覆盖面更广的大众创业型引导基金,这样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创业者的需求。
 
  促进资源汇聚,帮助创客梦想成真
 
  新闻背景:去年,我省建设各类众创空间超过300家,其中国家级72家,入驻创新团队和小微企业5000多个,创客近2万名。引进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154名,新建院士工作站45家,选派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692名。
 
  两会现场:众创空间,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孵化服务器。如今,蓬勃发展的众创空间,正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创客梦想成真。代表委员们认为,我省要进一步优化双创生态,利用互联网+”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建好众创空间,促进资源汇聚,为创业激情释放、创新活力迸发搭建平台。
 
  我省每年有1/3左右的科技成果由高校产出。而从国外创新发展经验来看,正是因为依靠高端院校的科技外溢和政府高科技园区的政策支持,才激发了大批量高科技创新公司面世。檀润华委员表示,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我省应充分利用京津高校创新资源优势,在环京津地区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化的众创空间,服务三地创客和企业。同时,鼓励燕山大学、河北工大、河北科大等院校,利用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开办众创空间或与众创空间合作,带动广大青年创业创新。
 
创客和高校携手创新,当务之急是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檀润华委员表示,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化的产品,有一个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共同努力的过程。科研成果有婴儿期,也有成长期,在婴儿期的技术成果转化就比较难,科研成果到了成长期则比较容易。所以对于创客和企业来讲,与高校合作创新的目的性要强,打算吸收什么样的科研项目,对项目要有理论的了解和产品的经验。这样有明确企业需求的科研项目往往更容易转化成产品,更容易合作创新成功。
 
3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中心主任檀润华教授,原文如下:

35日下午,刚刚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听完李克强总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政协教育界别委员们趁热打铁,分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发现,委员们特别善于跳出教育看问题,又往往不由自主地回头向教育要解决办法。
 
我关注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檀润华,一竿子直接插到了科技领域。
 
中国的企业确实到了转型升级阶段,但一定要有创新型人才支撑。可我们发现现在的企业都缺人。话锋一转,檀润华回到教育,教育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地方、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曹雪涛除了关注教育,还关注医疗。在两个问题中,他找了交叉点——医学教育。曹雪涛建议,在保护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句话之前,再加上一句进一步完善国家医学教育体系。他以当前的儿科医生短缺为例,建议国家应当从全面优化医学教育的长远角度看待一些特殊专业的人才培养,绝不能坐视其弱化。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德秀,特别关心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她爆出几个数字: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实际只有22万人,其中有资质的才两万人。缺口到底有多大?1000万人!
 
这跟教育又有什么关系?不能是个保姆就算养老护理人员!马德秀希望家庭医生、家政养老人员等社会急需人才能更加专业化,国家应当从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的角度,直面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问题
 
委员们围绕报告,从方方面面展开,但总能从中看到教育的影子。

35日,《人民政协报》报道檀润华教授访谈,原文如下:

檀润华委员:中国需要成千上万的创新工程师
35日下午教育界42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说,从央企到中小微企业都在渴求转型升级,急需大量能够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会议间隙,记者问及檀润华委员,中国人去日本买保温杯、马桶盖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生产不出这样的产品。
 
檀润华委员回应记者道:“中国人去日本买保温杯不是因为我们生产不出来,而是过去大家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个普通杯子就行。现在的物质丰富了,对产品的要求自然也高了。一旦我国的企业意识到大家的需求,很快就能赶上来。”
 
他向记者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转型升级,“钢铁厂改去养猪,这就是转型,但不是升级,升级就是钢铁厂还是生产钢板,但是是更高层次的产品,比如汽车用钢板。还有这个升级过程中要靠自己的技术而不是买别人的技术。我说的创新型人才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一个真正的创新型人才,除去精通专业知识以外,还得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创新型的知识,这就是创新方法论。”
 
“创新是怎么来的,首先要有创意;第二步就是论证创意正确性,能否产生效益;然后把这个创意变成产品,到市场上产生效益,这就是完整的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靠自己在企业积累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入新知识,一个普通工程师必须学习成长为创新工程师,通过知识的引入尤其是创新知识的引入,判断自己所在的企业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实现创新,中国需要培养成千上万的创新工程师,每个企业都需要1-2个这样的创新工程师。”檀润华委员呼吁,很多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很强,可是并不了解创新工程师的重要性,政府应该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工程师培育工程,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